AI选择的模具仓储自动化方案是什么样?
[2025-02-28]

一、项目背景与目标

1. 行业痛点  

   模具重量大(通常0.5-10吨)、形状不规则,人工搬运效率低且安全隐患高。  

   传统仓储空间利用率不足30%,模具查找依赖人工记录,易出错。  

   模具寿命管理粗放,缺乏精准使用频次与维护提醒。

2. 方案目标  

   实现模具存取全流程自动化,效率提升50%以上。  

   空间利用率提升至85%+,库存管理准确率达99.9%。  

   集成智能监控系统,延长模具使用寿命20%+

 

二、核心系统设计

1. 硬件系统

重型立体货架 

  承重范围:1-15/层,层高可调(适应模具高度0.5-3米)。  

  采用H型钢+防滑格栅设计,防止模具滑动。  

定制化搬运设备  

模具专用堆垛机:  

  载重15吨,配备液压自适应夹具(兼容L/U型模具)。  

  定位精度±1mm,支持双深位存取。  

AGV+举升台车:  

  用于模具从生产线到仓库的转运,配备激光+视觉导航。  

RFID与传感器网络  

  模具嵌入耐高温RFID标签(耐受300℃热处理环境)。  

  货架部署重量传感器,实时监测模具在位状态。

2. 软件系统

模具智能管理系统(Mold WMS

 智能分配模块:  

    根据模具尺寸、重量、使用频次自动优化存储位置。  

    示例:高频使用模具存放于离出口最近的黄金区位。  

 寿命预测模块:  

    通过记录冲压次数、受力数据(需连接冲床PLC),预测剩余寿命并触发维护预警。  

 3D可视化监控:  

    实时显示模具位置、库存状态、设备运行情况,支持AR远程巡检。

与生产系统集成  

对接MES/ERP系统,实现:  

    生产计划触发模具提前出库预热。  

    自动生成模具维修工单并同步备件库存。

 

三、实施步骤

1. 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(2-4周)  

   现场测绘模具尺寸分布(建议用3D扫描生成模具库模型)。  

   制定ABC分类策略:A类(日频次>5次)优先自动化存取。

2. 硬件部署(8-12周)  

   货架安装:采用地面膨胀螺栓+顶部拉杆双重固定,抗震等级8级。  

   设备调试:堆垛机空载/负载测试(含急停、防撞、断电保护测试)。

3. 系统联调与培训(2-3周)  

   模拟极端场景:同时30台模具调拨、系统断网恢复等。  

   培训内容:异常处理(如模具卡滞复位)、数据分析看板解读。

 

四、风险控制

1. 技术风险  

   应对:堆垛机配置双伺服电机冗余系统,单电机故障仍可完成当前任务。  

2. 数据安全

   应对:采用本地化部署+区块链存证,关键操作日志不可篡改。  

3. 兼容性风险

   应对:提供OPC UA/Modbus等多协议转换器,适配不同品牌冲床数据接口。

 

方案亮点:  

-刚柔并济:重型硬件+柔性算法,既满足大吨位需求又适应多品种。  

-全生命周期管理:从入库、使用到报废,数据驱动决策。  

- 可扩展性:支持未来接入工厂数字孪生系统,实现虚实联动。  

如需细化某模块(如RFID选型清单),可进一步提供技术参数。


返回